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
1、防秋“燥”,护阴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
2、调养起居
调养从清晨开始。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秋季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是有一定意义的。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
3、调气养生
秋冬季寒风萧瑟,多少使人触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绪低落。忧郁、烦躁的情绪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少的影响。摆脱气候带来的情绪变换,应该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振作精神,调整状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4、静情绪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秋分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5、适度饮水
秋季应多喝开水、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尤其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即使不渴也要喝。研究发现,此法既可使人体津液得以补偿,对内脏也没有损害。而一次大量饮水,反而会损伤肠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紊乱。
推荐三款适合秋分节气
食疗的养生药膳
1.银耳百合莲子羹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益气养心安神。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大便秘结等病症的治疗。
2.山药枸杞鲫鱼粥
【功效】滋补润燥,健脾益气,养阴益胃。适合于秋季时节调补食用。
3. 沙参玉竹润燥汤
【功效】益胃生津,养阴润肺。适用于干咳痰少,身体燥热,咽干口渴,鼻孔干涸,心烦气躁,虚劳烦热等。
保健小贴士
秋分时节,夏季的暑热之气渐渐消散,天气也渐渐转凉,这个时候进行艾灸,其温热可以驱除秋寒,温暖人体并促进血液循环,为迎接寒冷的冬季做好准备。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秋分灸与三伏灸、三九灸一样,也属于节气灸。不同的是,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最利于调节阴阳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对温和,是对三伏灸、三九灸的补充。
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日下降,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症有了抬头趋势,比如咳嗽、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时也是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发期。此时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滋阴润燥、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秋分灸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如果有咳嗽时痰黄、尿少、大便干涩,多数属于热症不适合做;发烧、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来,也不宜做。糖尿病患者易留疤,应慎施灸。孕妇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
专家简介
李世林
中医康复疼痛科主任,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理事,十堰市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十堰市疼痛学会常务理事。
曾先后多次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针灸科、武汉普仁医院疼痛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进修学习,师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知名专家——林国华博士生导师。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2部,主持市级科研项目2项。
专长:擅长运用中医中药、针灸、小针刀、内热针、神经阻滞、射频消融、臭氧注射、运动康复等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风湿性疾病、带状疱疹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癌性疼痛等疾患。
坐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
联系电话:0719-8267101 13886824090
部分文章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