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同行】双相情感障碍——不容忽视的青少年精神疾患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国药东风茅箭医院特推出《健康同行》系列报道,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的一种常见精神障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首次发病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并且这种疾病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表现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比如说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多动症等,如果不加治疗,还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以下三个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首先是遗传方面,直系亲属间存在遗传倾向,比如说父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他们的子女罹患该病的风险将会明显的增加;第二点是生物学因素,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可能和大脑中的一些神经递质,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比例失衡有关。第三点最常见的是社会心理因素方面,比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以及其它的一些创伤性的经历,也会诱发该疾病的发生。
青少年和成年人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区别?
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和成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青少年大脑发育不成熟,他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同时还容易合并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厌学、焦虑等一些容易被我们误以为是青春期性格问题。同时青少年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抑郁的症状不明显,往往是在出现了这种严重的自残,甚至自杀行为,导致不能上学的时候,家长往往才发现,还有一些患者在躁狂发作的时候,表现也不典型,不像成年人有典型的心境高涨。相当一部分双相情感障碍的青少年在首次发作的时候,是以抑郁发作为主要表现,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其也可伴有幻听,比如说他听见有人说自己的坏话、敏感多疑,觉得别人都在议论自己等,也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那么从这个疾病的发作表现来看,成人的双相情感障碍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但是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它是混杂在一起,诊断方面为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总之,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不典型、不规则、不稳定,治疗起来比成人要难度也要更大一些。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方法有哪些?
首先,当医生经过一个系统规范的判断,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时,我们会通过家长课堂这种形式,为家长进行疾病的科普宣教,和家长建立治疗联盟,共同的帮助孩子治疗。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是一个基础,药物一般不会有成瘾性。对于一些急性期还合并有冲动攻击行为以及自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于一些轻症的患者,可以选用脑生物反馈,以及经颅磁刺激等。在康复期的时候,我们还会为患者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比如心理治疗、运动治疗、沙盘治疗、共娱疗等一些康复活动,全面的促进孩子的健康。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家长朋友要正确认识这种疾病,尽快的带孩子来正规的医疗机构来就诊,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疾病治疗周期可能会比较长,在医院接受专业治疗达到稳定期后,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按时的服药,定期带孩子复诊。如控制良好,遵医嘱减药,甚至停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尽量的避免孩子熬夜、喝酒、咖啡、浓茶具有兴奋性的饮料,避免孩子疾病的再次发作。
专家简介
国药东风茅箭医院儿少医学科是一家专门收治十八岁以下青少年患有心理健康、精神疾病的一个专业机构。何琛琛,国药东风茅箭医院儿少医学科主任,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会员,十堰市精神卫生健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康复工作15年,擅长儿童青少年厌学、网瘾、失眠、焦虑症、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问题的诊疗及康复工作。
门诊时间:周五全天